在房屋狀況相同的情況下,少數族裔擁有的房子價格,是否比白人屋主的房價略遜一籌?印第安納波利斯市(Indianapolis)一名少數族裔屋主兩度鑑價(appraisals)都被嚴重低估,找白人冒充親戚出面才終於在第三次鑑價時讓價格翻了一倍。
來源:Katiera Winfrey
國家廣播公司(NBC)報導,卡蕾特‧杜費(Carlette Duffy)2020年在房屋鑑價過程中發現,附近房價一路走高,自己兩度鑑價房價都被嚴重壓低,鑑定結果分別為12萬5000元及11萬元。
第三次鑑價時,杜費刻意把家裡看得到的照片通通收起來,還請一名白人朋友假裝哥哥,出面負責跟房屋鑑價師(appraiser)接洽,在2020年11月獲得鑑價結果為25萬9000元。
「印地安納州中部公平住屋中心」(Fair Housing Center of Central Indiana)本月稍早向聯邦住房與城市發展部陳情,要求聯邦政府正視房屋市場鑑價機制的種族歧視與性別歧視問題,明顯觸犯1968年民權法中的公平住屋法(Fair Housing Act of 1988)。
杜費的房子是三年前以10萬元購買。她在陳情書中指出,前兩次鑑價時雖然提出當地房地產價格數據舉證,卻都遭到駁回。
「印地安納州中部公平住屋中心」執行主任艾咪‧尼爾森(Amy Nelson)說,杜費的遭遇令人難過,為了得到公平的鑑價,歷經諸多波折才能得到公平鑑價。
尼爾森指出,杜費為了讓房子鑑價得到公平結果,「必須讓自己與房子完全切割」。尼爾森說,第三次終於得到心目中的理想價格,原本讓杜費相當喜悅,但幾乎在同一時間,也讓她為之心碎,想到一路走來的各種犧牲。

「公平住屋中心」指出,杜費申請重新貸款(refinanced mortgages)的房屋鑑價過程裡,為了得到理想價格,最後選擇不透露種族背景與姓別,在電郵聯絡過程中也與鑑價師減少接洽。
尼爾森說,房屋鑑價行業幾乎清一色都是白人男性,缺乏多元化,「一旦出現缺乏多元化的狀況,從來不是好事」。